《No LOGO》

时尚/LV;运动/Nike;电脑/IBM……,眼下我们生存的时代,品牌形象代表一切,连小学生也懂得要用名牌。要表现自己的专业、品味、社经地位,就要消费特定的产品,不管你是否真喜欢其品质。获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,就等于获利的保证,于是新创的品牌虎视眈眈,欲取市场第一品牌之位而代之。至于没有显赫招牌的产品,往往价美物廉还是乏人问津。

知名品牌挟著雄厚的资本、强势的行销能力、全球运筹(global logistics)的经营观念,令其产品席捲全世界。一种产品行销全球,创造了后现代的国际风格,统一了世人的消费观,却斲伤了异文化的丰富性。全球性的公司声称要支持文化的多样性,其实他们所谓的“多元文化主义”只是生产更多的产品,让消费者有较多的购买选择。

而在知名品牌风光行销全球的背后,是许多不为人注意的劳工。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分享公司的钜额利润。当某位大老闆被问到,他付出的薪水是否足以让员工“维持生活”时,他答道:“这想法听起来很好,但没考虑到商业世界的现实状况。”这些员工只能庆幸自己不是第三世界裡被剥削的女工,做一双天价的Nike球鞋或一件时尚必须的产品只能赚到几毛钱。

事实是,消费文化全球化所裨益的对象,侷限在资本家、中心国家,却造成社会与社会间经济实力的落差日渐加大,更使得文化的创造力渐趋枯竭。所幸,反动之势已逐渐酝酿。人们注意到工厂裡被剥削的劳工,也担忧非主流文化正逐渐消失,因而积极採取反制行动。全球化浪潮在二十世纪末淹没世界,势不可挡,但反全球化的能量在新世纪初正蓄势反扑。

本书作者Naomi Klein被《泰晤士报》誉为“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最据影响力的人士”,她在《No Logo》一书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,对此现象提出深刻反思,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风潮将如何反扑。本书在国外广受书评家与读者好评,为身陷品牌意识泥淖的现代人不容错过的好书。

阅读报告

新加坡现代企业管理协会